NEWS UPDATES

行业新闻

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

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,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。我们应立足能源国情,锚定强国目标,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牵引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,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,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能源力量。

一、新时代能源发展实践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

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全国能源行业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,持之以恒推动能源转型变革,积极推进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和变革性实践,相继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,推动能源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、开创新局面。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,核电技术、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成果。

推动能源消费革命,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全面落实“双碳”目标任务,积极转变能源消费方式,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以年均约3.3%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超过6%的国民经济增长。目前,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.4%,煤炭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68.5%下降到2023年的55.3%,我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度超过40%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(GDP)能耗降幅超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,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有一半多在中国。实践启示我们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持之以恒推动能源消费革命,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、空间格局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。

图为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云台荒风力发电场。 人民图片 雷勇/摄

二、深刻把握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特征要求

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,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稳固的能源保障。我们要持续深化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,深刻把握新特征新要求,切实把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下去,把应当完善的措施完善起来,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彻底,努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列。

能源需求压力巨大,必须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,以更高的标准端牢能源的饭碗。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、战略性问题,对国家繁荣发展、人民生活改善、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目前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约占世界的1/5,消费总量约占世界的1/4,而人均能源消费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国家平均水平的2/3左右,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,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,能源消费需求仍将刚性增长。近年来,虽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,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态势,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需求压力巨大的挑战。除了总量保障问题,还有峰谷调节问题,突出体现在迎峰度夏、迎峰度冬上。经济恢复发展时期也是能源需求旺盛时期,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。扛牢安全保障重大责任,必须以更高的标准端牢能源的饭碗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。

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重,必须坚持创新驱动、自立自强,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。人类社会发展至今,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、从煤炭到油气的两次能源转型,相应催生了以蒸汽机、内燃机为动力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,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新跨越、人类文明实现新飞跃。当前,全球能源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能源版图,能源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。在新一轮创新大潮面前,能否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,通过能源革命推动产业革命,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。目前,我国能源科技实力在世界创新舞台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话语权和影响力已今非昔比,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补齐。推动科技创新既是补短板强弱项、提高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,也是转方式调结构、推动发展转型变革的必然选择。必须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,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,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,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,切实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,努力为创新大潮奔流涌动延续源头活水,为事业发展长治久安再造大国重器。

三、扎实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落实

统筹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,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坚持规划先行,加强顶层设计,搞好统筹兼顾,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协同推进。要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,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,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,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积极稳妥推进水电、核电等重大工程实施,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。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,研究编制“十五五”能源规划,统筹谋划中长期能源电力优化布局,扎实做好迎峰度夏、度冬电力供需平衡预警和能源保障,促进区域之间、时段之间能源生产消费协调平衡。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推动中长期、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,完善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,有序扩大电力现货市场规模。提高新能源、跨省跨区送电等优先发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比例,促进跨省跨区交易与省内市场有效衔接。

图为2024年1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库山村,正在并网发电的10MW/80MWh二氧化碳储能示范系统项目。 人民图片 王玉实/摄

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,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,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。实施能源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,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、储能、氢能、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。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和评定,推进关键技术推广应用。加强新型低碳煤电技术创新,积极探索低碳发电技术。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价,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。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,完善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,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等试点示范。实施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。

扎实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变革。适应能源转型需要,着眼“双碳”目标任务,努力推动高质量跃升发展,夯实国家新能源发展和安全根基。继续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体系快速发展,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、陆上和海上并重,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,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,编制全国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,开展“千乡万村驭风行动”、“千家万户沐光行动”。抓紧建设新型电力系统,加快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应用,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,开展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,研究提升电力智能调度水平,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、配置和调控能力。选取部分县乡地区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。

引用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GRQHB2ZNfiNwvbpahJb2g。上述内容如有违规,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删除。联系方式:028-62750576。